沒有想說會遇到說書人/展覽志工,下午四點,以平時最習慣的看展步調走,偶爾偷聽導覽,偶爾沈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裡。

「阿我不知道要怎麼說耶,啊啊啊啊」
「沒關係你可以坐著說。」
偷聽的時候想說「這志工女孩好緊張喔,為她捏把冷汗」,後來,到了另一個展間才發現她是十五個故事的其中一個主角。
她是雅馨,她有點慌亂地述說自己的生命經驗。

也沒有發生什麼太悲慘的事情,只知道奶奶過世的時候吧,理智上可以接受死亡這件事,但情緒上過不去,也很常突然的心情低落,她說她十四歲開始割腕,後來什麼自殺方式都試過,被確診為躁鬱症的時候反而有種放鬆感,但即便她勇敢接受自己生病的事實,旁人卻難以接受。
我放下手中的故事卡,在不起眼的角落背向她,打開耳朵。
因為用藥的關係,她常常昏昏欲睡,有人認為她以生病作為不來上學、不參與報告討論的藉口,有人說她也沒發生什麼大事,為什麼要搞得好像很委屈。
一開始,她笑說自己是個不乖的病人,藥不好好吃。中間講什麼我有點忘記了,只記得突然聽到哽咽的聲音,她說她第一次講到哭,然後又用一陣慌亂的笑去掩蓋自己的眼淚。

「為什麼大家今天會來看這個展呢?如果大家都能對彼此多一點溫柔,這個世界會多一點希望,改變有可能發生,你們都是這樣相信才來看這個展的吧?」
雅馨確切說的一字一句是什麼我可能無法完整描述,可我記得她最後的聲嘶力竭,一群人圍著坐在地上的她,先是一陣靜默,幾秒之後給予不是很整齊的掌聲。
我趕緊轉身望向她跟著拍手。
整個故事分享,我選擇站在很遠的角落,面向窗外的樹,仰著頭,明明希望自己來好好面對這些故事的,最後卻還是停在一段距離之外,我怕我會止不住眼淚,我還是過分善感,是嗎,善感是會過份的嗎?
後來的展間內容都是一邊聽見自己的心跳,一邊手抖配合呼氣看完的,因為我還在想雅馨,我很謝謝她,心中有很多不安,但依然有愛,我很佩服她,在黑洞裡活著,依然相信洞外有光,所以選擇好好活著,選擇接受自己偶爾要在昏睡的黑暗中存活,只因為要看見隔天的太陽。
善良可能是一種選擇,對我來說,善良是很難很難到達的目標、是崇高的稱讚,有時候,我也認為因為有錢有權才可以選擇善良,我做不到善良,那我可以嘗試去理解吧?
平時眼神避開那些街賣者、無家者,這次希望可以來好好面對他們的故事,用一種看《小丑》的心態,逼自己去正視他們、正視現實。但後來我看到夥伴的動態,突然驚覺自己心態是不是錯了,我到底是來同情還是來同理,我到底是以什麼樣的姿態,去閱讀那些故事、去接住字裡行間的還有自己的複雜情緒?
六點半,出來的時候天已經黑了,我走回第一展間拍下主視覺展版,再次思考貧窮是什麼。

貧窮是什麼?
無家者、原住民、新住民、身心障礙者、基層勞工,還有你你你你跟我,都(有可能)是貧窮的。
貧窮不是特定族群,是一種狀態,也可能是某個生命階段。我們都曾面臨或正在面臨選擇的匱乏,不論是物質的、心靈的還是人際上的匱乏。
貧窮是什麼?我們是有選擇的嗎?
「最難的不是答案,而是理解。」
主視覺上寫著這是「一場關於選擇的展覽」,我反倒比較認同多多益善上的文章說法,比起討論貧窮,這更像是一個關於相信、關於理解、關於如何對待彼此的展覽。
即便時常對未來感覺無力、對社會感到失望、覺得改變是種奢侈,最後卻還是選擇相信哀愁與美麗同時並存,選擇相信世界有善待人的可能。
– 後記 –
我本來想說哇我很棒我沒有失控沒有流淚,後來在趕去上跳舞課的路上,滑到夥伴的動態。
「感性迸發的能量真的遠超理性所能及
在大眾懶得或逃避去看去聽的事面前
理性全無用武之地」
Ok,瞬間在穿越市民大道的時候爆哭。
募資看這邊 https://www.flyingv.cc/projects/24039
官網看這邊 https://www.wotp.life
好喜歡多多益善的系列文看這邊 http://bit.ly/2Nf1vuh
因為這次看展才認識的 實踐「精神障礙者社區工作模式」的 活泉之家 http://bit.ly/2Na5KqI
下面這些粉絲專頁都去點讚!
向貧窮者學習行動聯盟
慕哲人社
浪人食堂
樂窩讓你窩哈哈
台灣夢想城鄉營造協會
台灣勞工陣線協會
台灣社區實踐協會
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
人生百味
重修舊好 a clean, well-lighted place
石頭湯計畫
南機拌飯